19740601英国Flixborough Nypro公司爆炸
1974年3月27日傍晚,反应系统中的5号氧化反应槽的碳钢外壳发现150cm长的裂纹,造成环己烷外泄,其原因为硝酸类物质产生的应力腐蚀。值班人员向主管报告经同意后,开始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和温度,准备停车检验泄漏点。经检验为氧化反应槽的内衬、外壳皆产生相当程度的破裂,不适合再参与反应过程,因此决定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以便检修。
翌日早上,经厂务会讨论后,厂长与相关技术人员认为停车检修需要3―6个月,而当时英国国内对于己内酰胺的需求甚急,不适合停工降低工厂产能,为了让该车间继续运行,决定将第5号氧化反应槽搬离,并在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一管线暂时以5座氧化反应槽维持生产。
在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后,即进行修复工作。在装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管线时,施工人员仅在现场地面上以粉笔画一简单的修复工程图样,并没有预先规划并绘制正规的设计工程图及必要的工程应力详细核算。现场以鹰架支撑管子。两氧化反应槽间因有高度差(约相差35.5cm),故以三曲旁通管作为两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而原来氧化反应槽出口处的伸缩接头管径为72cm,但当时厂内只有管径为51cm的管线可用。施工人员经大概的计算后,认为51cM管线尚可提供反应时所需的流量,并以直管计算压力后得知其反应亦可承受操作时的压力,决定以此管取代之。三曲旁通管仅以分成四点的鹰架支撑着,结构上并不坚固。于3月30日2时完成全部修复作业。
修复后经试漏检测即恢复生产。但到5月29日又发现泄漏。其位置为下部液面计处。于是将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降低至0.15MPa,并降低温度使之冷却,停工2天执行部分修复工作。于6月1日4时再度开工。不久环己烷的循环部分又发生泄漏,因此停止加热,再度进行修补,至早上5时才开工。在6月1日7时换班时,值班主管对压力情况未对下一班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因此值班人员并未注意压力变化情况。
到6月1日下午,开始有可燃性气体外泄,但并无人员警觉或注意到。将近16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并向外扩散。2分钟后,可能在氢气2车间遇点火源着火,随即发生了爆炸。环己烷蒸气云的爆炸造成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当的外力引起破裂挫曲,而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的三曲管因爆炸而扭曲成“<”形掉落在地面。由此可以推断出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了当时的外力引起破裂弯曲,造成容器内环己烷大量外泄。
翌日早上,经厂务会讨论后,厂长与相关技术人员认为停车检修需要3―6个月,而当时英国国内对于己内酰胺的需求甚急,不适合停工降低工厂产能,为了让该车间继续运行,决定将第5号氧化反应槽搬离,并在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一管线暂时以5座氧化反应槽维持生产。
在拆下5号氧化反应槽后,即进行修复工作。在装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间连接管线时,施工人员仅在现场地面上以粉笔画一简单的修复工程图样,并没有预先规划并绘制正规的设计工程图及必要的工程应力详细核算。现场以鹰架支撑管子。两氧化反应槽间因有高度差(约相差35.5cm),故以三曲旁通管作为两氧化反应槽间的连接管,而原来氧化反应槽出口处的伸缩接头管径为72cm,但当时厂内只有管径为51cm的管线可用。施工人员经大概的计算后,认为51cM管线尚可提供反应时所需的流量,并以直管计算压力后得知其反应亦可承受操作时的压力,决定以此管取代之。三曲旁通管仅以分成四点的鹰架支撑着,结构上并不坚固。于3月30日2时完成全部修复作业。
修复后经试漏检测即恢复生产。但到5月29日又发现泄漏。其位置为下部液面计处。于是将整个反应系统的压力降低至0.15MPa,并降低温度使之冷却,停工2天执行部分修复工作。于6月1日4时再度开工。不久环己烷的循环部分又发生泄漏,因此停止加热,再度进行修补,至早上5时才开工。在6月1日7时换班时,值班主管对压力情况未对下一班值班人员交代清楚,因此值班人员并未注意压力变化情况。
到6月1日下午,开始有可燃性气体外泄,但并无人员警觉或注意到。将近16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可燃性气体,并向外扩散。2分钟后,可能在氢气2车间遇点火源着火,随即发生了爆炸。环己烷蒸气云的爆炸造成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当的外力引起破裂挫曲,而连接4号和6号氧化反应槽的三曲管因爆炸而扭曲成“<”形掉落在地面。由此可以推断出2个替代的伸缩接头受不了当时的外力引起破裂弯曲,造成容器内环己烷大量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