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228 浙江三门化肥厂蒸馏釜爆炸致1死4伤

信息编号 00004090

事故时间 1994-12-28

事故地点 中国;浙江;台州;

死亡人数 1人

受伤人数 4人

经济损失 45万

事故摘要 1994年12月28日上午10时45分许,浙江省三门化肥厂二氟车间氟化岗位的蒸馏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3人,若干人不同程度遭受有毒有害气体侵害,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直接原因 由于蒸馏釜内温度偏高(爆炸前夕,温度记录仪打点温度已到 270℃),釜内残渣自身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使蒸馏釜超压爆破,继而发生化学性爆炸。

涉事单位 三门化肥厂

所在行业 精细化工

事故类型 爆炸

工艺设备 反应器

单元操作 蒸馏

浙江省三门化肥厂“12·28”蒸馏釜爆炸事故
 

1 事故经过和危害

  1994年12月28日上午10时45分许,浙江省三门化肥厂二氟车间氟化岗位的蒸馏系统发生爆炸,造成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3人,若干人不同程度遭受有毒有害气体侵害,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

  三门化肥厂自碳酸氢铵停产后,积极开发新产品,引进了对硝基苯甲酸的精细化工项目,转产顺利,经济效益较好。93年12月份从宁波环保研究所引进了氟氯苯乙酮生产项目,1994年4月份开始设备安装,工艺设计和技术由研究所负责,设备电气由化肥厂负责。同年8月8日开始第一批料投产试车,至爆炸前试产了十来批,情况基本正常。爆炸这一批料是12月27日班压入蒸馏釜的,至小夜班交班,前馏分蒸馏结束,并关好前馏分的进出口阀,开关好后馏分的进出口阀。由于小夜班的罗茨真空泵真空度拉不上,蒸馏系统的真空度不够,故未进行后馏分蒸馏。晚12时左右,技术员来把真空度问题处理好后,到大夜班(28日早班)约凌晨1时10分才开始后馏分的蒸馏,一般后馏分蒸馏的时间需7—8小时,但该班到凌晨4时左右,蒸馏釜出口温度记录仪反映的温度开始下跌,出现了蒸馏已经结束的假象,故操作人员关闭了后馏分的进料阀和真空阀后,开始出产品,出了约10—20分钟,结果只出了一桶(一般正常情况下能出4桶约 320Kg产品)。当他们回到操作室时,发现蒸馏釜顶温度在上升,他们估计产品未出尽,蒸馏釜内还有料,故又开启真空系统继续蒸馏,直至交班。28日日班,接班后继续蒸馏,到10时20分,蒸馏釜出口温度又开始下跌,此时,技术员也在车间,操作人员根据温度现象并请示后,技术员认为蒸馏已经结束(此时蒸馏釜底温度220℃,釜顶200℃),可以停止蒸馏之后,技术员离开操作室。2名操作工分别关热油阀,开冷油阀,冷却了约10分钟,1名操作工去处理冲洗地面用的蒸汽阀,2名操作工去放产品,关后馏分进料阀和真空阀;开后馏分放空阀和底阀,结果产品只放出了一桶半。他们二人把放出的产品抬到与爆炸点有一间之隔的氯化岗位,1人仍留在氯化岗位,陈回到了操作室,此时另一操作工仍在处理蒸汽阀。10时40分,食堂承包人送饭到氟化操作室。10时45分,车间内突然发生了一种异常的“嘶……”声,并冲出一股浓浓的烟雾,紧随着就发出了一声响亮的开放性响声,爆炸就此发生。

2 事故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当班当事人,咨询有关化工技术人员,模拟生产试验和现场勘察,事故根本原因是由于蒸馏釜内温度偏高(爆炸前夕,温度记录仪打点温度已到 270℃),釜内残渣自身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气体,使蒸馏釜超压爆破,继而发生化学性爆炸。造成釜内温度升高,超压爆破的主要原因如下:

2.1工艺设计不够完善。在冷凝器出口没有设冷凝液温度的指示仪表,在蒸馏釜顶(冷凝器前)又没有装真空压力表,使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冷凝器列管堵塞,使真空系统阻力增大,蒸馏釜内真空度降低时,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发觉。为了蒸出产品,一方面导致蒸馏温度升高,蒸馏总时间延长,化学副反应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蒸出物减少,使釜顶温度降低,从而形成了蒸馏已经结束的假象,导致操作人员判断失误。

2.2操作人员未严格按试车规程操作。由于操作人员技术不够熟练,在蒸馏釜内物料未完全冷却的情况下,关闭了后馏分进料阀和真空阀,使蒸馏系统形成了密闭系统。同时在出料过程中又没有密切注意蒸馏釜内的温度变化。

2.3该工艺从小试直接转入工业试产,在试产阶段一些工艺操作指标处于摸索阶段。

3 同类事故防止措施

3.1调查组认为,该项目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建议技术转让方对该工艺作进一步探讨,完善工艺设计,特别在安全生产方面要设置必要的指示报警装置,对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制定出简单、明确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3.2加强对操作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其安全技术素质。在实际操作中做好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3恢复生产前必须请有关部门进行安全论证,保证其安全性。

从以上案例分析,1,2-二氯乙烷产品的生产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1)本产品生产工艺为低温负压操作,对设备、管道、法兰、阀门的密封性要仔细检查,防止空气进入系统内部。

2)仪表上进一步完善,除现场显示外增加集中显示。

3)报警装置要增加。

4)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严格执行工艺指标和操作规程。